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研究 > 行业动态 > 正文 >
柳斌杰副署长谈我国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之五条思路
发布时间:2007-05-31 点击数量: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在业内外享有盛誉:思想解放,敢于改革。我以前曾长期做经济工作,比较重视从经济规律看问题。作为目前我国新闻出版改革工作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柳斌杰在接受采访时反复强调这一点。让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摆脱计划经济的运行体制,将文化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以便做大做强,能够进入国际市场竞争,这是从经济改革工作岗位走来的柳斌杰对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思路。

剖析新闻出版改革的五条思路

记者:据我所知,新闻出版业内业外都说您思想解放,敢于改革,对新闻出版改革起了特别的作用,对文化体制改革有比较系统的思考。您为何情有独钟于新闻出版改革?

柳斌杰:谈起新闻出版改革,我的心境可以用两句古语形容:一句是“天地恒久,有物有则”。就是说世界上的事物发生变化是永恒的,但是变化是有规则的。任何一个事物都要按照他自己本身的规则去推动它的发展、变革。正如马克思所讲的“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的发展一样是有规律的,不过在社会领域的发展它的一切活动是通过人的历史活动表现出来的”。新闻出版的改革也要按照它本身的规律来推动,但是必须要有推动的力量。

另一句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就是凡进步的事业都要艰苦奋斗,劳心劳力,才有出路。改革是有风险的,通过这几年新闻出版改革的实践,我感觉到只有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排除万难,才能在荆棘塞途的森林里开出一条道路来。正像小平同志在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时候说:必须要杀出一条血路来。意思是一样的,要经过艰苦奋斗来推动改革。我想大家看到的局面能够体现我的这两点感慨。

记者:看来您对新闻出版改革怀有很深的情结,更有相当成熟的想法。对于新闻出版业,您有哪些独特的想法?

柳斌杰:我认为,新闻出版产品的特殊性,在于它具有某些意识形态属性,而它的一般性,恰恰是它是一个产品,它的生产、加工、制造、包装和上市,都和其他任何产品没有两样。进入市场它就是商品,在流通中实现两个效益,而且只有占领了市场,才能占领阵地,社会效益才能充分发挥。没有市场何谈阵地?所以不应该过分夸大新闻出版业的特殊性。产业是事业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要有强大的社会主义大型文化企业的支撑。如果不发展企业,光强调事业,事业是发展不起来的。分清公益性与经营性两种不同的属性,将经营性的新闻出版单位由事业单位改为企业单位,这是将新闻出版单位推向市场的第一步,是进入国际文化竞争的必由之路。

记者:您的精辟见解促使我们想一想外界环境发生的变化、想一想新闻出版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怎么样壮大实力、增强活力、提高竞争力。这些都使我们迫切需要改革,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改革路在何方?

柳斌杰: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研究,现在大体上说新闻出版改革的思路已经比较明确了。我认为主要有这么五条思路:

第一条思路是宏观管理体制。宏观管理体制应该表述为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自主运营的宏观体制。党委领导,我们中国各项事业都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这是我们国家的政治体制所决定的;政府管理,这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规则,任何一个具体行业都必须在政府依法管理的范围内活动,政府加强对出版活动和出版物市场的管理势在必行,不是去管一个具体的出版单位,而是宏观的管理;行业自律就是新闻出版行业要建立自己的行业协会,对行业进行自律。大家跟国外交流,在西方国家里面代表这个行业的主要是协会,报业协会代表报业,期刊协会代表期刊业,新闻协会代表新闻,出版协会代表出版,网络协会代表网络,音像协会代表音像,很少有政府部门管那么具体,而都是行业组织进行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自主运营这是一个关键问题,过去新闻出版单位的自主权是极少的,这次改革就是把他们作为市场主体,确定法定的市场地位,按照自己的特点进行自主运营,自我发展。所以将来的宏观体制大体上就是这四个方面。这个思路已经明确了,不再实行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过多行政审批的管理方式,也不再由党政部门直接插手新闻出版单位具体的产品和生产过程,完全是依法进行市场宏观管理。

第二条思路是微观体制。微观体制分两个方面,一个前提是怎么样区分新闻出版单位微观体制。我的两句话很流行:性质决定体制;体制决定机制。就是说一个单位是由它的性质决定体制,由体制再决定它的机制。这是一个连带的关系。首先就说它的性质问题,按照世界上通行的原则和中国的情况,新闻出版单位大体分为两种性质,一种是事业性质,主要是依靠政府资金,是不盈利的,属于公共事业,以公共服务某种特别目的为目标的单位。外国也有这样的,比如说大家熟悉的美国之音,就是美国新闻署办的,也不要广告,也不要赞助,完全是为政府的公共目标服务。再比如英国广播公司等英、美国家的新闻电视台都是政府控股的,带有事业性质的新闻频道、滚动新闻中间都是不带广告的,这是以公益性为目的的新闻出版单位。我们国家兴办的一些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报刊,重要电台、电视台的新闻频道等是以公共服务为目的的,这就要依靠政府的支持、社会的捐助来维持它的发展,不以经营的手段来求发展。第二种是经营性的,卖产品的,必须面向市场,以产业化的形式发展。除了党和国家的重要喉舌,除了一些重要的新闻出版单位,一般都要面向市场,转制为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记者:对不起,我中间打断一下,您刚才说的一句话我感触很深:性质决定体制,体制决定机制。怎样在现实条件下去理解呢?

柳斌杰:分清不同的性质以后就是两种思路,第一类事业思路,事业性质的国家主导,政府投资,搞活机制,搞好服务。它的改革重点在于搞活内部机制,主要是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的改革,也要跟市场接轨。同时要求改善服务,既然是以公共服务为目的,就要改善服务。比方说大家批评一些电视频道广告过多,影响观众收视率,作为事业的话今后就要做出限制。在什么方面不能进行广告经营,在什么频道要突出为公众服务。现在一般认为的事业主要是各级党委的党报,国家电视台、电台,对外宣传的机构,一些政策性的图书出版,比方说马列主义理论出版、盲文出版,一些特殊人群需要的少数民族文字出版,不能依靠市场发展的行业,将来就进入事业渠道。这是将来改革的一条思路。大家看看美国华盛顿有那么多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也都是公共服务的机构,一分钱都不会收的。我们将来的事业单位也是以公共服务为目标的。这就形成了今后新闻出版的事业主体。

第二类就是产业思路,经营性的新闻出版单位在这次改革中首先要进行创新体制,搞活机制,面向市场,加快发展。就是由事业单位转变成为企业,要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公司化的改造,有条件的还要实行股份制,还要上市融资,通过市场渠道吸收资金,做大做强。它的改革要求首先是改革体制,原来事业要变成企业,重点要搞活机制,内部机制要适应当前市场需要,要增加企业内部的活力,加快产业的发展。将来事业主体就是公共服务的主体,企业主体就要面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微观上将来所有的报社、杂志社、出版社、音像出版社、网络出版、电子出版单位以及广播、电视等等,都要按照这两种性质来划分,一类是属于公共服务事业性质的,一类是面向市场经营性质的,就是要沿着这两个方面的思路进一步深化改革。

第三是市场体制。微观主体这么一改,原有的计划市场就打破了,那么将来新闻出版市场是一个什么框架,总体上来说,就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出版物市场。

记者:听起来真是别有见解!您能否就新闻出版市场总体框架中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展开深入阐述?

柳斌杰:首先是统一,全国新闻出版市场要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没有贸易壁垒,不能像现在计划经济所形成的这种市场,基本上是垄断经营、条块分割、地区封锁这种局面,我们的图书主要是由新华书店统一经营、统一发行,特别是中小学教材的发行,始终是垄断经营的。为什么县市以下的新华书店不景气,就是因为它的心思没有放在发行上,靠教材就可以活得很好,其他的图书经营多少无碍大局。垄断经营有了垄断利润,就决定了它的惰性难以参与市场竞争。报刊经营由邮电局发行,现在大概售价的50%都要交给发行单位,这也是垄断的结果,现在要打破垄断经营,造成统一市场。不但要改造国有传统的发行渠道,使它成为股份制,还要组建培育一批有各方参与的大型发行企业,培育跨地区经营的市场主体。

开放,就是这个市场是开放的,不再是封闭的,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国际国内的市场都要开放。外来的要通过各种合作、合资走进来,国内的要通过各种渠道走出去。地区之间要提倡跨地区经营。现在地区封锁很厉害,邻省之间的出版物都不许进来,世界上其他地方都是统一的市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购买任何一种产品,惟有我们国家地区垄断相当严重。行业之间也是这样。为什么很多高等学校里那么好的出版物发行不出去,受到行业的限制。你是教育部门的就只能在教育行业里运行,在许多落后地区封锁的更加严重,所以我们要开放市场,要像其他产品一样完全对内对外开放,出版物的市场不再是垄断的和封闭的。

竞争,就是要构成市场多元主体,让这些多元主体参与市场竞争,造成优胜劣汰的机制。不断提高经营服务的水平,降低销售成本,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刚才已经给大家讲了,这两年在图书业构建新的市场竞争的主体方面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引进了外国大型跨国经营集团,引进了民营股份企业,引进了行业以外其他的资本参与构建统一的市场,进行公平竞争。当然目前这个竞争还是不充分的,因为我们的主体还没有完全形成,在许多地方仍然是国有企业独占天下的局面,起不到公平竞争的作用。

有序,就是要依法规范市场。外国对中国最关注的问题就是盗版,市场反盗版问题始终是中外知识产权谈判的一个重要问题。有序的市场竞争必须是市场法制下的公平、公正、公开竞争,而不是无序的竞争。政府将依法维护市场秩序,严厉打击盗版、假冒伪劣产品和非法经营活动。

健康,出版物是精神产品、公共产品,承担着公共责任,新闻、出版,都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和名誉,也不能为了私利而对他人、其他团体造成伤害,更不能生产不良出版物,发行损害公共利益的产品,所以必须是一个负责的、健康的市场。你不能利用新闻弄虚作假,也不能利用出版来毁坏别人的声誉。所以要制定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维护市场正常秩序。

繁荣,就是要提倡文化的多样性,满足社会各阶层、各种人群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要把丰富多彩的精神产品奉献给读者、观众。目前,尽管我们的报刊已经有2100多种,期刊已经有9000多种,图书年生产量已经有19万种,70多亿册,广播电视已经有1900多个广播电视单位,它所开办的广播频道2100多个,电视频道有2200多个,应该说相当多了,但是还不能满足各种层次的需要。下一步还要在突出主旋律的条件下,进一步提倡多样性、满足社会各种群体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记者:我对您所说的深以为然:摆在出版人面前总的目标是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和文化繁荣的需要,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大市场、大流通体系。那么,有了这些前提条件,还需要哪些政策保证产业发展呢?

柳斌杰:我正要讲的第四条思路就是产业发展。刚才已经提到了,一部分新闻出版单位要转制为企业。同其他企业一样要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这就构成了产业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由企业组成的,有了这样的企业主体就有了产业,所以要规划发展新闻出版产业。这一点也是很大的进步。在两年前,在中国还不能提新闻出版产业,我讲了新闻出版产业问题,大家还提心吊胆。“十六大”给了我们一个强大的精神武器,正式提出了文化产业的概念。文化产业里面主要的龙头产业就是新闻出版。大家都知道,在文化类事业中,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本来就是赔钱的。广播大多数是赔钱的,国家拿了大量的投资,几乎是不赚钱的,每年还要大量补贴。文艺演出也是补贴的,重大节庆演出,政府拿一些钱才能排一个节目,不拿钱就排不出来节目。演员的市场化和文艺单位的计划性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剩下的是什么呢?新闻出版,是文化产业的龙头产业、骨干产业,因为新闻出版单位都是生产经营的,都是赚钱的。根据2002年的情况来看,不包括电视和新闻网站,新闻出版整个行业总资产1900多亿,销售额1526亿,利润126亿,在中央各个产业部门里面新闻出版的利润是相当高的,仅次于石油、天然气、交通、金融、电力、通信,排在前六位。但是这并不是产业发展兴旺发达的情况,而是垄断地位带来的垄断利润,没有经受市场考验。

记者:按照您的观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要经过市场的检验,所以就要制定产业发展的规划。您认为在产业各个环节上如何逐步实行开放?

柳斌杰:首先是印刷环节已经完全市场化了。国内外的企业都可以投资印刷行业,国家有关部门对印刷业特种行业的限制已经取消了,成了一种公众产业。在我们境内现在有2900多个中外合资的印刷企业,你们有机会到广东看一看大多数都是国外企业与我国合资办的印刷企业,许多国家和地区与之有业务合作,上万种印制产品是在珠江三角洲印刷出口的,产业化运作已经国际化。

第二个环节就是市场环节,正在开放。从加入世贸那天起正式开始对外开放,现在已经有民营的发行单位7万多个,也有一批中外合资的发行企业正在产生,世界著名的新闻出版跨国集团有20多家在中国设立了办事处、成立了新的机构,也参与中国市场的竞争。所以这个市场走向产业化是大势已定。

还有一个行业就是光盘、软件产业,就是光盘生产、软件生产,这个行业也是开放的。完全是按照企业化的生产组成股份公司,大多数厂家都是股份化的企业。这些行业已经首先在市场化里面迈出了步伐,将来它会成为这个行业产业发展的先头部队。目前国家正在制定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现在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单位要在政策上怎么支持,比方产权关系的理顺、不良债务、不良资产的处理,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另一方面要制定适合文化产业本身的政策,比方说贷款投资、税收优惠,再比如说制定文化产品出口退税和支持出口产品的政策,使它自身有发展的动力。现在正在制定今后十年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我相信经过一定的程序,这个规划和政策一出台,会加速推进新闻出版产业的形成。

记者:我国政府今后如何管理新闻出版业?我想您的第五条思路一定有所论述,想必妙不可言,我洗耳恭听。

柳斌杰:第五条思路是政府改革。大家非常关心中国政府今后如何管理新闻出版业,可以肯定今后政府的管理要完全按照市场管理的要求,确立自己依法行政的目标。目前正在实行政企分开,管办分离。原来政府办新闻、办出版,政府办市场,这不符合市场运行的规则。办市场的人不能管市场,管市场的人不能办市场。按照这个思路必须要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过去是以审批为主的权力型的政府,现在要转变成为以为大家办事为主的服务型的政府,所以下一步政策要规范透明,依法行政,政府对新闻出版的干预和管理完全要依照法律,而不能像某些时候随心所欲。出版活动、出版物市场管理都要按照国家的法律制度来办。还有,政府要建立公共服务体系。为社会公共服务的新闻出版事业仍然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主要是非盈利性的单位和为社会公共服务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