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第二届“渝出版”学术研讨会暨川渝青年编辑学术沙龙7月14-17日在重庆召开,川渝刊界联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编辑业务培训,共商协同创新之策,共谋高质量发展之路。与会代表围绕期刊选题策划和品牌打造、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数字经济和媒体融合、集约化发展和影响力提升、川渝期刊共同体建设和青年编辑人才培养等内容进行了交流研讨。来自期刊管理部门的领导、编辑出版界的专家,以及川渝两地和其他20余省市100余家出版单位的500余位编辑同仁通过线下和线上方式参加了会议。会议内容丰富,形式新颖,30余位专家学者和青年编辑的大会报告和主题发言亮点纷呈,既是一场学术盛会和友谊盛会,更是为助力青年编辑成长成才搭建了重要平台。
川渝共论期刊出版
辑志协力共谋发展
第二届“渝出版”学术研讨会暨川渝青年编辑学术沙龙在渝召开
2021年7月14-17日,由重庆市高校期刊研究会、重庆市期刊协会、重庆市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重庆市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四川省期刊协会、四川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联合主办,重庆市高校期刊研究会承办的第二届“渝出版”学术研讨会暨川渝青年编辑学术沙龙在重庆维景国际大酒店举行。
会议现场
中宣部出版局正局级巡视员刘建生,重庆市委宣传部出版处处长温相勇、调研员陈瀚,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全国党刊研究会会长杨树弘,重庆文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兰刚,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名誉理事长陈浩元、副理事长冷怀明,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数据产品与管理服务事业部主任刘筱敏,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副秘书长段艳文,四川省期刊协会会长胡桂林,四川省期刊协会常务副会长、四川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理事长张凌之,四川省期刊协会副会长王荣、副秘书长冯静,四川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付强、蒋晓,重庆市高校期刊研究会理事长、重庆市期刊协会副会长游滨,重庆市高校期刊研究会名誉理事长、重庆市期刊协会副会长汤兴华,重庆市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会长刘茂林、秘书长吴江文,重庆市期刊协会副会长米加德、秘书长戴泽明,重庆市高校期刊研究会副理事长、重庆市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欧宾、曾忠、李文涛,重庆市高校期刊研究会副理事长林士平、秘书长王维朗,重庆市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杨晓亮、刘冲,重庆大学出版社总编辑陈晓阳,《出版发行研究》副主编李建红,《科技与出版》编辑部主任韩婧,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詹颖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会议,来自川渝两地和其他20余省市100余家出版单位的500余位编辑同仁通过线下和线上方式参加了会议。
会议现场
川渝刊界联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编辑业务培训,共商协同创新之策,共谋高质量发展之路。会议开幕式由汤兴华主持;“庆祝建党100周年”书法、美术、摄影、短视频优秀作品奖和“非晓杯”学术征文奖颁奖典礼分别由林士平、米加德主持;16个大会报告分别由冯静、李文涛、张凌之、欧宾、杨晓亮、付强主持;6位青年编辑主题发言由蒋晓主持;编辑出版论文写作、科研项目申报、学术征文专家点评环节由王维朗主持。会议还开展了“弘扬红岩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党史学习教育实地研学活动。
会议开幕式
一、党史教育坚定信念,推动期刊繁荣发展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这不仅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精神风貌上,也是出版人在工作中一直践行与提倡的理念。6月23日,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更是为中国学术期刊未来的改革发展之路积蓄能量、指明方向。
中宣部出版局刘建生巡视员对“学术出版的时代背景和内在要求”进行了深入解读,阐述《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的意义和价值、总体要求、具体方策,以及学术期刊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外在要求,特别指出:“与国同行,国之大者。广大期刊人承担着提升国际传播力、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广大学术期刊工作者要以办好一流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平台,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己任,不断奋斗。”
中宣部出版局正局级巡视员刘建生作大会报告
重庆市委宣传部出版处温相勇处长在致辞中指出,本次会议是重庆市出版界继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发布会后出版界的又一大事、喜事,随后传达了中宣部“学术期刊发展建设专题座谈会”的会议精神,指出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能力,激发创造活力,严格规范管理,抓好《意见》的学习贯彻;期望大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学术期刊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广泛交流,共谋发展,努力完成新时代、新征程对学术期刊发展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为助力科技强国、文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重庆市委宣传部出版处处长温相勇致辞
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总编杨树弘则从恢弘大气的视角,通过鲜活、接地气的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百年党史坚定中国共产党执政自信》的理论实践基础,让与会同仁深刻认识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增强四个自信,建立文化自信的意义和深刻内涵。
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总编杨树弘作大会报告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数据产品与管理服务事业部主任刘筱敏作了《科研诚信与掠夺性期刊分析》大会报告,以开放科学中出现的撤稿事件为背景,深入分析掠夺性期刊的典型表现、不利影响和辨析原则,提出期刊应如何坚守科研诚信、遵守道德准则的思考。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数据产品与管理服务事业部主任刘筱敏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副秘书长段艳文作了《期刊里的百年党史——从期刊中感悟党的思想伟力和奋斗的精神密码》大会报告,阐述了期刊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期刊在“四史”中的积极作用。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副秘书长段艳文作大会报告
二、川渝刊界齐聚一堂,共谋协同发展之策
川渝一家亲,携手共发展,在共建成渝双城经济圈、共筑西部科学城的背景下,较之去年首届“渝出版”会议,本次特邀四川省期刊出版行业专家、编辑参与交流研讨,充分体现了“渝出版”品牌所蕴含的“山水之城”开放、包容、共享特征,“渝出版”作为期刊、图书、数字、音像全媒体交融发展的交流盛会,必将为推动川渝期刊及中国期刊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游滨理事长在致辞中指出,“渝出版”品牌会议顺应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大出版属性,旨在推动资源共享、品牌共塑、平台共建,并为青年编辑的成长成才搭建良好舞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精神和三部委《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增强了办好一流学术期刊的信心和决心。希望大家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携手共赢,秉持开放合作的视野和胸怀,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为拓展川渝出版市场空间,推动形成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川渝融合出版新业态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重庆市高校期刊研究会理事长、重庆市期刊协会副会长游滨致辞
张凌之理事长在致辞中提到,本次研讨会是继今年5月召开的“川渝高校学术期刊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后川渝期刊编辑同仁的再次相聚,旨在全面搭建川渝两地期刊共同体,振兴川渝期刊出版,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力量,助力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提升。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能够进一步加强川渝期刊人才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办刊队伍。
四川省期刊协会常务副会长、四川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理事长张凌之致辞
刘茂林会长介绍了重庆市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的发展历程,以及近年来重庆市数字出版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并就川渝两地携手共同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重庆市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理事长刘茂林致辞
四川省期刊协会会长,《廉政瞭望》杂志总经理、总编辑胡桂林作了《期刊转型路径选择》大会报告,提出新媒体与产业齐转型,打造自主可控平台,要善于“借船出海”的理念,并指出出版人要具有多元化产业探索的企业思维。
四川省期刊协会会长胡桂林作大会报告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副理事长、《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冷怀明作了《期刊集约化发展的障碍与可能路径思考》大会报告,指出期刊发展存在的困境,以医药卫生期刊集群建设为例,提出国内期刊集群发展的可行路径。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副理事长冷怀明作大会报告
四川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副主编蒋晓作了《高校学报的选题策划探索的角度——以<电子科技大学学报>为例》大会报告,分析高校学报特点及存在的困境,以本刊为例介绍聚焦学科前沿打造特色专栏的策划思路和实践举措。
四川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蒋晓作大会报告
重庆大学出版社总编辑陈晓阳作了《高质量发展与品牌打造》大会报告,阐述高质量发展的要义及图书品牌打造的具体举措等。
重庆大学出版社总编辑陈晓阳作报告
重庆市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秘书长、重庆华略数字文化研究院院长吴江文作了《数字经济政策与出版业数字化转型机遇》大会报告,阐释数字经济的含义和相关政策,分析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四大方面等。
重庆市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秘书长吴江文作大会报告
重庆市高校期刊研究会社科期刊专委会主任、西南大学期刊社编审韩云波作了《主题出版的选题策划》大会报告,以主题出版的释义为基础,对主题出版的相关政策和典型案例作详细分享,提出主题出版的几点思考。
重庆市高校期刊研究会社科期刊专委会主任韩云波作大会报告
重庆市期刊协会秘书长、《课堂内外》杂志社副总编辑戴泽明作了《期刊选题策划既要高屋建瓴,更要脚踏实地》大会报告,提出期刊选题需要站位高、格局大、要上心,期刊策划需要切口小、理念新、内容实、有深度。
重庆市期刊协会秘书长戴泽明作大会报告
主持人风采
三、川渝青年交流分享,征文点评精彩纷呈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连奋斗。中国出版行业的未来和发展要依靠年轻力量一路前行。来自川渝地区的6位青年编辑开展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和办刊经验分享。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编辑部主任李轶楠作了《科技期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主题发言。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编辑部主任李轶楠作主题发言
《探索》杂志社编辑陈卓作了《价值链视域下建设高品质期刊的路径探索》主题发言。
《探索》杂志社编辑陈卓作主题发言
《少年时代》媒体融合部编辑陈玥伶作了《新时代少先队队刊的融媒体发展路径探索》主题发言。
《少年时代》媒体融合部编辑陈玥伶作主题发言
《重庆高教研究》编辑部编辑张海生作了《一流学术期刊的四重境界、建设模式与中国实践》主题发言。
《重庆高教研究》编辑部编辑张海生作主题发言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编辑部编辑江雨莲作了《引导我国科研成果发表在国内高质量期刊——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高质量儿科学期刊为例》主题发言。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编辑部编辑江雨莲作主题发言
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编辑彭晓娟作了《高校人文社科类综合期刊发展之路的探索与实践——以<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为例》主题发言。
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编辑彭晓娟作主题发言
一篇论文要想出彩,选题和内容必须得“硬”。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名誉理事长、《编辑学报》主编陈浩元先生对部分征文进行了逐一点评,希望大家要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养成多看、多读、多写的好习惯。作为拥有55年党龄、45年编龄的老党员、老编辑,怀有浓浓的家国情怀,对编辑事业充满无限的热情,勉励广大青年编辑要树立大局意识,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大家要一如既往地努力做好所承担的工作,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期刊发展道路,为期刊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名誉理事长、《编辑学报》主编陈浩元发言
《出版发行研究》副主编李建红在报告中提出论文选题的方向,指出选题应紧扣国家战略及文化出版行业时事热点。
《出版发行研究》副主编李建红
《科技与出版》编辑部主任韩婧作了《源与流:学术论文写作中必须重视的关系》主题报告,并以评审的学术征文为例进行现场点评。
《科技与出版》编辑部主任韩婧发言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副主编詹颖表示,学术期刊编辑应多看多写多做研究。同时,詹主任在简要介绍了全国编辑出版类科研项目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2022年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将与四川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四川省期刊协会等联合设立“出版专项”, 积极支持出版业的学术研究,推进期刊高质量发展,提升编辑出版人员的研究水平,欢迎广大编辑同仁关注和申报。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詹颖发言
在互动交流环节,被点评论文的作者与专家面对面交流,既有青年编辑们关于期刊发展的新理念、新认知,又有专家们对编辑学论文写作、科研项目申报的指导,守正创新,稳步向前,为期刊发展提供了双向动力和支撑。
青年编辑与专家现场交流
四、分享出版新技术,助力期刊转型升级
本次会议开展了出版新技术学习,非晓数据总经理姜显福作了《学术期刊大数据在线分析如何为期刊赋能》主题报告。
非晓数据总经理姜显福作主题报告
中国知网科技本部资源合作中心主任佟昔作了《学术期刊增强出版》主题报告。
中国知网科技本部资源合作中心主任佟昔作主题报告
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知识服务事业部副总经理赵婧作了《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主题报告。
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知识服务事业部副总经理赵婧作主题报告
AMiner学术部总监刘丽作了《基于AMiner学者画像的智能期刊服务》主题报告。
AMiner学术部总监刘丽作主题报告
Wiley出版社Atypon出版平台战略合作总监乔昆鹏作了《国际出版商平台自主化道路——进程与反思》主题报告。
Wiley出版社Atypon出版平台战略合作总监乔昆鹏作主题报告
五、展示会员优秀作品,开展党史教育实地研学
本次会议开展了“庆祝建党100周年”书法、美术、摄影、短视频作品颁奖典礼,共征集作品82件,评选出获奖作品38件:特等奖7件、一等奖7件、二等奖8件、优秀奖16件;4家组织参展作品最多的会员单位获评优秀组织奖。
特等奖
优秀组织奖
重庆文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兰刚作为获奖代表发言,感谢研究会为书法、美术、摄影爱好者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感动自己作为科研工作者获得书法作品大奖,感悟到枯燥的编辑工作需要适当转移兴奋点;鼓励编辑同仁都积极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参加社会活动,让自己的编辑工作、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获奖代表发言
会议还举行了“非晓杯”学术征文颁奖典礼,本次征文收到近90家期刊出版单位的104篇论文,是去年的3倍多,评选出一等奖6篇、二等奖14篇、三等奖20篇、优秀奖30篇。现场嘉宾及领导为获奖代表颁奖荣誉证书。
7月17日,与会代表参观了重庆市红岩革命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红岩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体验红色优良文化。
第二届“渝出版”学术研讨会暨川渝青年编辑学术沙龙是期刊界的学术盛会,也是刊界同仁的友谊盛会,更是助力青年编辑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今后川渝两地期刊人将继续营造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浓厚学术氛围,加强研究,推动交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合作共赢,共同开创川渝两地学术发展的新局面,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学科、学术、话语体系贡献积极力量!
撰稿:冯 静、 陈玥伶、王维朗、张学颖
配图:黄 颖
审核:游 滨、张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