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提升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创新能力与前沿方法应用水平,推动社会科学研究在智能化时代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创新发展,进一步繁荣我校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由重庆大学社科处、人事处、期刊社和出版社联合举办的第十六期(2025)“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培训班于2025年6月28—29日在A区国际会议厅顺利举行。来自全国近40所高校的130余名师生参加本次公益培训班,培训班由北京大学人口学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教授、博士生导师乔晓春担任授课专家。重庆大学社科处处长、期刊社社长兼总编辑辛清泉,出版社副总编辑雷少波出席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期刊社学科服务及信息化工作部主任吕建斌主持。

辛清泉代表主办单位致辞,他指出,重庆大学自1929年创立以来,始终秉持“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充分发挥地处直辖市重庆的独特区位和政策优势,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系列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构建了覆盖大能源、大制造等六大领域较为完整的学科布局和独特的优势特色。学校十分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持续推进“基础文科振兴行动计划”,着力构建一流学科生态。培训班坚持“学术公益、服务全国”的理念,旨在促进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教学与应用,帮助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掌握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提高社会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课程涵盖结构方程模型、量化民族志等前沿主题,主题鲜明、师资权威、学员广泛,已在全国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和品牌度,希望大家继续关注和支持。

本期培训班以“AI大模型辅助下的社会科学教学、学习和研究:实践与实例”为核心主题,特邀乔晓春教授主讲。乔教授深入剖析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本质与内核,详细阐述了AI大模型对传统社会科学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和研究范式带来的深刻冲击与变革机遇。针对如何有效驾驭AI工具,乔教授传授了切实可行的能力提升路径。他指导学员如何将AI大模型作为强大的日常助手,高效、合规地应用于专业知识学习、研究资料处理及工作流程优化等。通过实例展示了利用AI工具辅助完成研究选题、文献综述、数据收集与分析、报告撰写等环节,深化对研究方法论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推动教学方法的根本性创新。

重庆大学“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培训班”自2010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十六期,成为国内社科方法培训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未来,我们将继续恪守重庆大学的办学宗旨,紧密围绕学校与学科发展的新需求,精心策划培训内容,聚焦前沿主题,深化研究方法培训与学科服务工作,为“双一流”建设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注入更加强劲的智力支持与方法论动能。

撰稿:吕建斌
审核:王维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