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6日,中国(重庆)—新加坡先进材料科技交流大会在重庆悦来温德姆酒店成功举办。重庆大学Nano Materials Science(NMS)编辑部参加大会,并承办前沿交叉材料分论坛暨第10期纳米材料科学研讨会。

大会期间,NMS执行副主编张育新教授、重庆大学期刊社副社长王维朗编审和NMS编辑人员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功能与智能材料研究院院长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教授(2010年物理学诺贝尔奖得主)展开深入交流,感谢他长期以来对期刊的关注和大力支持。诺沃肖洛夫教授询问了期刊发展情况,并在其发表于NMS期刊上的论文签名。

26日下午,前沿交叉材料分论坛暨第10期纳米材料科学研讨会由重庆文理学院郭朝中教授、重庆大学姚克欣研究员联合主持,吸引了国内外多位材料科学领域专家参与,共同探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能源材料等多个前沿方向的科研进展与应用前景。
王维朗在分论坛开幕致辞中回顾了NMS期刊的发展历程,并对与会专家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重庆大学张育新教授分享了“硅藻基新材料研究进展”,系统阐述硅藻及其衍生材料在船舶防腐、防污、电磁波吸收等方面的优异性能与广阔前景。

重庆大学姚克欣研究员以“水系锌离子电池有机正极材料的多电子转移过程”为题,重点介绍了典型杂芳香族p型材料-苯恶嗪在水系电解液中的独特可逆双电子氧化还原特性及高性能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发展。

重庆大学李猛教授团队围绕“仿生能源的固液界面调控”展开报告,研究通过解析生物微界面的构效关系作为能源界面材料设计的突破口,拓展了仿生界面材料与能质转换/传递交叉研究新方向。

四川大学杨晓研究员报告题目为“纳米羟基磷灰石陶瓷在骨肿瘤术后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证实纳米羟基磷灰石(nHA)颗粒对细胞增殖及凋亡具有选择性作用,率先将nHA应用于骨肿瘤切除后防复发的临床试验。

四川大学胡雪丰副研究员报告主题为“基于柔性电子材料的创新医用产品开发与产业化”,开展了柔性生物电子材料设计与规模化量产、可穿戴生物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等创新基础研究,主要产品导电水凝胶用于慢性伤口与心衰治疗、电子皮肤透皮给药系统、连续血糖检测系统、肿瘤电场治疗系统等。

重庆工商大学蒋光明教授团队报告主题为“活性氢介导的污染控制技术及催化剂研发”,通过电催化还原技术高效降解水体污染物,推动绿色水处理技术迈向工程化应用。

重庆文理学院郭朝中教授报告主题为“单原子氧还原催化材料”,通过多尺度调控提升催化剂活性与稳定性,实现在金属燃料电池等能源装置中的实际应用。

兰州理工大学冉奋教授团队报告主题为“Inorganic and Natural Macromolecule Matrix:Toward Enhancing PES Membrane Blood Biocompatibility”,提出通过引入无机纳米颗粒与天然高分子复合基质,显著提升聚醚砜(PES)膜的生物相容性,为人工器官、血液透析等医用材料开发提供新路径。

本次会议不仅展示了国内外材料科学的最新成果,也为中新两国在先进材料领域的深入合作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台。未来,Nano Materials Science期刊将继续推动材料学科交叉融合,助力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化。
撰稿:杜智岚,颜永松
审核:薛婧媛,王维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