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我国科技论文质量任重道远
张月红
30多年的拼命追赶,使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空前的发展时期:国民经济的快速提升,科技论文数量世界第二,及GDP超过日本位居全球亚军等等。这些不争的事实的确让中国人挺直了腰板。但中国科技界一直有块心病在纠结,即何时能与我们亚洲邻国日本一样,在同根同源的亚洲文化土壤中,荣出几位本土培养的中国籍诺贝尔奖人呢?
回顾2010年学术界此起彼伏的科研诚信事件及学术论文质与量的讨论,作为期刊编辑,既庆幸我国科技实力在快速发展中对学术浮躁有清醒反省的过程,也感同身受卢嘉锡所言“对科研工作来讲,期刊工作即是龙头,又是龙尾”的责任。因此,作为期刊编辑,有义务谈一些具体数据和国际审稿中所评述的事实。也期待我国大批的科研项目转化为实质性科研成果、以论文作为载体向国际学术界展现时,无论从论文科学性、逻辑性以及语言的表达规范性都能以质取量,体现国家科技实力和学术尊严。
有数据预测,中国科技论文的产出仍然处在强劲发展期,有望在2—3年内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论文产出国。但是我国学术论文近些年来仍处在高投稿、低录用的阶段,约有80%文章均被国际期刊退稿。如汤姆森路透科技信息所2009年的一份会议报告显示,综合各学科分析,在33个国家/地区、10000篇投稿中,中国大陆论文的录用率排序为29位,仅高于印度、埃及、土耳其和伊朗;而在单篇文章被引用的排序中,中国位于50个国家/地区中的第43位,仅高于印度、俄罗斯、摩洛哥、埃及、土耳其、罗马尼亚。另据美国科学委员会2010年《科技与工程指标》报告显示,尽管亚洲十区(中国、日本、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韩国、泰国、台湾地区、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近十年科技论文表现出强劲的后发强势(其中,增长的龙头是中国),但与美国、欧盟相比,亚洲十区所发表文章在世界高影响力(Top 1%—25%)的文章中所占份额有限。这些数据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科技发展水平仍处于第2或3量级之间。
而回顾2002年以来,《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开始实行严格的国际同行评审体制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使我们对学术论文的高投稿低录用现象有了更客观的认识。几年来,《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坚持由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8000多位审稿专家严谨公正地科学审稿,让本刊的退稿率连续几年高达78%以上。分析其国内稿源,排除投稿过程中选刊不对、格式问题、创新问题、写作问题、国际性欠强、以及学术浮躁所表现的重复发表、“腊肠”现象、抄袭和自我剽窃、作假等原因外,很多有新意的文章被退稿是由于我国科研人员对于国际评审标准的不熟悉。因此,有必要强调国际同行评审专家在评议研究性论文质量的“高”与“低”时,
所惯用的5点共性标准:研究论文要展示出这个领域里的一个新发现;作者要用时下普遍接受的知识和严谨逻辑的语言去表达这个新发现,对实验步骤的每个细节、数据来源、图表计算要描述的精确,真实和可信;与前人的工作做充分比较和讨论,证实你的发现与他们的差异及优劣所在;直至别人能完全重复你的研究过程,证实这个发现是真实的,你的研究也就被同行认可了;除科研思路清晰,语言表达水平是他人了解这个新发现的一个先决条件。
欣慰的是,我们的大批作者已经在国际同行评审中,从科技文章撰写的科学性、逻辑性以及英文写作规范性的评议中受益匪浅。我们已经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感受到我国的科研论文正在以质取胜,逐步走向国际交流和认可的前台。(作者系《浙江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